?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创先争优

2012-2015年度院“十佳青年”王海波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6-07-26 | 【 字体:    
 
    王海波,男,1978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纪委委员、科研第二党支部书记、葡萄课题组副组长。曾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和“葫芦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王海波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科技人员,始终树立以研为本、服务“三农”思想,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带领“中心”及课题组人员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一、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2006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王海波同志一直从事葡萄与果园机械化生产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设施葡萄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体系,在栽培设施设计、品种选择、高光效省力化树形和叶幕形、休眠调控、肥水高效利用与无土栽培、品质调控与功能果品生产和连年丰产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其中葡萄无土栽培属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果树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筛选出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果树品种5个,研发出配套果园机械14台套,提出配套农艺措施6项。
    主持或参加各级课题14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鉴定成果2项,其中“果园(葡萄)小型实用新型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出葡萄新品种—华葡1号和桃新品种-中农寒桃1号。主编或参编科技著作6部,发表论文9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20项,申请国家专利6项,其中“含硒、锌或钙的果品叶面肥”和“一种生物发酵氨基酸葡萄叶面肥”以100万元转让给北京禾盛绿源科贸有限公司。
    二、重视技术推广工作,努力加速成果转化
    重视技术推广,加快成果转化是科研院所的立所之本、强所之路。王海波同志以葡萄标准化生产和功能性农产品生产等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示范基地10个,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各项技术累计辐射推广10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累计达2亿元以上。同时依托农业部百日科技服务行动、辽宁省科技特派团和葫芦岛专家服务团等,经常深入生产一线采取集中授课和田间指导的方式推广果树新技术和新知识,先后到辽宁、新疆、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进行技术推广与培训,举办讲座300多次,培训果农和技术人员3万余人次。同时为提高成果转化与科技推广的范围和效率,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栏目、12316金农热线和葫芦岛日报等新闻媒体合作,录制专题或撰写专栏20多次。
    三、注重加强组织建设,努力增强支部凝聚力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支部凝聚力是开展好支部工作的基础。作为科研第二党支部书记,王海波同志注意在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开创支部工作新局面。认真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领支部党员学习有关党章党规、习近平系列讲话等文件精神,有效地将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等学习与业务知识学习和科研工作实际相结合,切实提高了支部活动质量和水平,实现了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赢。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对有条件发展为党员的科研人员及时发展,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形成了“党育青年职工成长,青年职工跟党前进”的良好格局,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科研第二党支部被果树所党委三次授予“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被评为院“优秀基层党组织”。
    四、创新团队管理模式,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科研管理、增加团队凝聚力是中心及课题组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王海波同志在工作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开创中心与课题组工作新局面。王海波同志结合中心与葡萄课题组实际,制定了《果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管理规章制度》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集中学习与月度考核”制度,有效地将业务知识学习与科技推广工作和业绩考核相结合,切实提高了中心与课题组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形成了“协作、创新、拼搏、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中心及课题组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葡萄课题组被授予“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2009年度先进集体”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文明号”、果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被授予2014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五、积极科技援疆,助推新疆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农业部及农科院的援疆工作精神,从2009年开始开展科技援疆,助推新疆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工作方法上,改变过去只是简单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帮助新疆建设兵团加强自身科技研发能力。在培训方法上采取网络培训、电视台培训和现场培训及集中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在培训内容上,针对果树管理的关键时期,定期举办集中培训班和现场培训,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推广到生产一线,有力提高了农技人员和果农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