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创先争优

2012-2015年度院“青年文明号”棉花所棉花虫害防控创新团队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6-07-26 | 【 字体:    
 
    棉花虫害防控团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研发团队之一。团队着眼国家棉花重大科技需求,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以“顶天立地”为创新目标,着力解决棉花害虫防治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为棉花害虫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确保棉花生产安全。
    一、政治思想坚定,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团队成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学促做,知行合一,引导和促进全体党员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规,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团队成员中党员占64.3%,团队注重党员、团员和群众的教育,深入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从实践中洗礼思想,提高支部成员的政治素质。团队首席崔金杰研究员注重发挥青年团员和党员的作用,给他们压担子、提供锻炼、磨练和成长的机会。
    随着我国棉花种植“西进、东移、北上”,新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植棉区,棉花所工作重心也向新疆战略转移。团队听从所党委扎根新疆、稳定棉花产业发展的号召,先后有1名党员到新疆自治区塔里木大学援疆3年,首次组建了“棉花科学”实验班,成为在本科期间培养棉花领域专门人才的典范;1名党员每年在新疆试验基地工作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1名党员、2名团员每年6、7、8月份到新疆试验基地采样调查,充分彰显了党员作为先锋队、排头兵的作用,为棉花所开赴新疆主战场开了好头。近年来团队多名青年党员和团员获得多项荣誉,如安阳市劳动模范、安阳市工人先锋号、安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安阳市新长征突击队、安阳市新长城突击手、安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团队党员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资助安阳县水冶镇洹滨初级中学成立“困生优生基金”。用于资助该校的贫困学生和学习优异学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风采。
    二、积极投身科研事业,为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更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棉花虫害防控创新团队瞄准棉花科技的发展前沿,解决国家棉花生产中重大的植保问题,以组建生物生态调控技术为主体的区域性棉花重大害虫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为目标,主攻相关关键技术及其基础理论。揭示新的种植模式下重大害虫灾变规律;研究重大害虫的致害机理与棉花抗虫性分子机制。对新基因、新性状的转基因棉花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价。努力打造农科院和农业部优秀创新团队。
    棉花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建立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团队运行机制,积极创造条件,着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为团队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性研究提供充分的研究条件和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外实验室的合作关系;科研选题上发挥科研骨干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利用兴趣驱动创新;采取多种方式,与南京农大、华中农大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凝练和培养学科的后备力量。
    团队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20余项,是农业部指定的国家棉花品种区试抗虫性鉴定单位,国家转基因棉花、玉米等环境安全评价单位,国家农作物品种转基因成分检测单位,同时承担农业部杀虫剂、植调剂、除草剂等新型农药田间药效评价任务。团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已获专利授权2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等国际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制定国家标准8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2项;主编著作8部;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1名,其中培养巴基斯坦、马其顿、荷兰外国留学生4名。
    研究创建了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研制了4项国家标准,首次实现了全国范围转基因棉花安全评价的统一标准,创建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一流的转基因棉花安全评价平台。该技术体系已被国内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和农业部转基因技术检测机构广泛应用,有力促进了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和推广应用,保障了抗虫棉的安全应用。对115个抗虫棉新品种进行了安全评价,累计推广面积5346万亩,累计增加经济效益62.96亿元。该技术体系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于2013年12月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的棉田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筛选及实用技术,于2011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创新了6项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创建了棉田高毒替代农药筛选评价技术体系;研究筛选出38种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制定了《棉田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全程防控技术规程》。该技术体系在全国三大棉区广泛应用,为我国棉花减肥减药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累计推广面积210万亩,每亩节约农药投入20.07元,累计增加经济效益2.9亿元。
    三、注重科技服务,把科技成果送到棉农的田间地头
    团队重视科技服务工作,自2008年至今,每年6、7、8月份棉花害虫发生高峰期,团队派出科技人员,到冀鲁豫三省18个棉花高产万亩示范区指导棉花病虫草害的防治,送去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田间地头为棉农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近年来为冀鲁豫棉农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提供技术材料6000余份。同时向农业部提交调研和抗性监测报告50余份。
    团队近年完成抗虫棉新品种抗虫鉴定280余份,抗虫棉新品种安全评价检测700余份,棉花、玉米等品种转基因成分检测600余份。为有效控制棉花害虫的危害,保障生物安全和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及我国棉花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