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创先争优

2012-2015年度院“青年文明号”油料所油料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6-07-26 | 【 字体:    

油料质量安全“青年守卫军”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民心向背,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中国农科院油料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正是针对保障我国油料油脂消费安全与促进油料产业发展对质量安全技术与理论的重大需求,开展油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质量与功能评价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研究及风险评估研究与交流,研制油料质量安全快速定量检测技术与专用仪器设备,为我国油料产业发展和油料安全消费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的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该团队现有固定在职科研人员1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6人。18人的团队,勇当全所科研创新的排头兵;35岁以下人员12人占67%,承载油料质量安全科技创新的重任。他们是年轻有理想,有思路,有干劲、有奉献精神,我国油料质量安全“青年守卫军”。
瞄准前沿确立立地顶天目标
    粮食和油料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大宗农产品。然而,我国粮油产品受真菌毒素、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影响粮油产品的生产、供给、贸易和健康消费。开展粮油作物产品危害因子的风险评估、检验监测和预警技术的研究,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出口贸易的重大战略需求。该创新团队针对保障我国油料油脂消费安全与促进油料产业发展对质量安全技术与理论的重大需求,开展油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质量与功能评价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研究及风险评估研究与交流,研制油料质量安全快速定量检测技术与专用仪器设备,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团结协作打造一流创新团队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创新的主体,该团队高度注重能力建设。通过人才引进等途径实现了高端科技人才的集聚,打造出一支专业、年龄、职称、学位搭配合理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其中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7名,35岁及以下青年研究人员占67%,专业覆盖了分析化学、食品科学、风险评估、质量检测等多个学科领域。
    该团队以国家粮油品质检测引智示范基地为依托,已与德国、丹麦、韩国、加拿大及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家与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近年来,该团队被授予农业部优秀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创新工程团队,2013年荣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勇于创新争创国际一流成果
    黄曲霉毒素是人类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食品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花生、大米、食用油、牛奶等最容易受污染,。而现有的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方法不能满足从农田到餐桌现场高灵敏快速检测需求。由于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大而免疫原性差、抗体创制盲目、探针灵敏度低、假阳性率高等问题,高灵敏检测技术成为长期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该团队历时15年,在国家“863”、“948”计划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发明了高效筛选杂交瘤的一步式半固体培养-梯度筛选法,探明了黄曲霉毒素分子免疫活性位点及靶向诱导效应,解决了杂交瘤选育难度大的瓶颈难题,创制出1C11、2C9等高亲和力抗体、基因重组抗体和纳米抗体,创造了灵敏度最高、特异性最强的世界纪录。
    为满足不同种类农产品食品高灵敏现场检测的需求,该研究团队通过技术转化和产品创新,首创了黄曲霉毒素铕标记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技术等3种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开发出17种试剂盒和3种检测仪器,灵敏度比现有同类技术提高10-50倍,假阳性率小于5%,检测时间缩短80%,破解了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的技术难题。
    技术成果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食用油、调味品、乳制品和饲料生产等领域的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在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中粮祥瑞、正大饲料等900多家单位示范推广应用,覆盖了农产品种、收、储、运、加等领域,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68.9亿元,有效降低了黄曲霉毒素污染产品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技术成果还被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美国UC Davis等52家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用于科学研究,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科技进步,为保障农产品食品消费安全、支撑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