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学习知青岁月获奖文章

有一种坚守 叫不忘初心

文章来源: | 作者:出版社 朱妍婕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8-01-17 | 【 字体:    

近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掩卷而思,一章章一节节,如一幕幕电影,还原那段历史,回放习近平总书记七年上山下乡的点点滴滴,描绘出一位大国领袖成长历程的重要阶段。青年习近平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这七年的特殊经历,给我们青年党员展示了锤炼党性的生动范本,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来源、实践根基。

青年习近平在那段艰难岁月中坚守初心,坚定理想,支撑这份宝贵的坚守与坚持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担当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更应该好好学习这样的精神,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学习《岁月》,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有理想,有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对总书记当初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那样的艰苦岁月中,艰难而又准确地扣好这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正是怀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惟其艰难,更显伟大。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坚定,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初心不动摇的学习楷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我们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在梁家河的7年,习近平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是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习近平后来返回北京,又有了有前途的工作,但他反而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下沉到基层,沉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习近平之所以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一是与他这7年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锻炼有关,他不甘于平淡生活,认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业,要在“修齐治平”方面有所作为。

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中,更是要面对挑战,紧抓机遇,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肯吃苦,不怕苦

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青年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这种苦难的磨砺,既是物质上、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总书记从不谙世事的“知青”到自称“是个普通农民”“是黄土地的儿子”,体现的是思想深处对农村和农民感情的深刻变化,证明已经完全融入了人民群众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之中。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当代青年不会再有当初大规模上山下乡的那种历练,也很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反观我目前工作,主要有三部分:既有需要严谨心细的生产费用核销工作,又有与各部门、外单位紧密联系的重印书工作,而重中之重是落实出版社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筹划和具体建设实施工作。每项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干,不能松懈。特别是期刊部分的工作,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而且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我很感激社里给我这样一个锻炼自己才干的机会。习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我要向习总书记学习,敢于碰硬,当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高,在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爱读书,爱学习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酷爱读书,是《岁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印象。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老乡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条件下、不怕考试得零分的社会氛围中,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

在总书记青年时代,书很少,很多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现在,书多了,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但我们的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这些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在出版行业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也应当深知认识造就英雄的道理,向习总书记学习,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我深刻的认识到,习总书记这样伟大的这种扎根群众的为民情怀、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使命、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好学吃苦的坚强意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同时也启示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永远铭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