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学习知青岁月获奖文章

以勤奋好学精神 艰苦奋斗品质 苦干实干作风谱写农田水利新篇章

文章来源: | 作者:灌溉所 申孝军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8-01-17 | 【 字体: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收录了当年与习近平总书记同期插队下乡的知青以及当地村民的采访实录,亲历者以唠家常”的方式回忆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艰苦奋斗的细节,还原了一位大国“掌舵人”的成长经历。通过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习总书记知青七年艰苦岁月和成长历程的点点滴滴,对我们不仅只是塑造了榜样,更是对青年一代的鞭策,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和洗礼,更对从事的工作有了新认识和新思考。

一、发扬习总书记艰苦奋斗的品质

通过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生活的艰难困苦。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害一个人,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艰难困苦的环境可以锻造人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成为摧毁人的借口,能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崛起,关键取决全人生态度和个人追求。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坚定,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初心不动摇的学习楷模。

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能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一开始要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要找出一条从梁家河走出的路,对那时的习近平来说,实在太难了。如果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得不到升华,就会处处怨天尤人。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比较坚强,能吃苦,能顶住压力,这使他度过了这四关”,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这就是: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

习总书记七年知青经历给我们年轻人做出了榜样。做为年轻的农业科研人员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志为解决新时代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振兴祖国水利为己任,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时空分布及不均衡的现状,我们年轻科研人员应该到“农业用水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了解我国特别是西北(极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奔小康对农业节水技术及相关技术的需求,扎根基层,充分发挥个人专业特长,为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献计献策。

回顾自己10多年的工作经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近年来的奋斗目标阶段性太强,奋斗目标一直局限于努力完成参与的科研项目,有什么项目就做什么研究,研究目标和研究工作往往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终止。深刻体会到自己必须树立为“以振兴袓国水利事业为己任”的远大目标,站在行业、学科、专业的角度认真考虑农业水土工程的发展方向,重新规划自己的工作目标。面对新挑战和新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好地发挥节水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水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发扬习总书记勤奋好学的精神

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条件下、不怕考试得零分的社会氛围中,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

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担当大任,不仅需要劳其筋骨,还要博览群书,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好比领导干部完成工作任务是过河,而过河需要船,需要桥,这里的船”和“桥”,就是思想方法,就是工作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既从实践经验中来,也从学习、读书中来。

乡亲们也说习近平有知识、点子多”,这不仅源于致力于改变乡亲们贫困现状的决心,更得益于他平时爱读书、勤思考、善分析的习惯,这为他组织和指导生产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同行的知青也回忆道,当年习近平在低矮黑暗的窑洞里阅读了《资本论》《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其中仅《资本论》就整理了18本读书笔记,这为他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特有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也告诉我们科研人员,要注重在工作中勤学习、勤思考、勤分析。目前我们的学习环境以及知识易获性远远优于上世纪,但真正勤于学习、努力学习的却不多。作为青年科研人员,我觉得必须抓紧时间、抓紧机遇,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努力学习。在工作之余应当将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和专业文献书籍做为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要求自己要善于学习、肯于钻研。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农业生产特别是节水农业对节水技术的需求,然后分析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新的科学问题,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上回答科学问题的同时,又能将研究成果很好的应用于生产,做到真正的顶天立地”。

三、发扬习总书记苦干实干作风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通过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习近平就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梁家河的村民讲,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村里缺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为了方便村民缝补衣服、磨面磨粉、购买日用品和农具,他给村里办起了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 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总书记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这就是一种担当。

“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我一点都不吃惊”“我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有强烈的上进心”……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做为我们青年一代,我们必须学习习总书记苦干实干的作风,做为党员我们一定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面对国家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做为一个从事农田水利的基层科研人员,我自己觉得更应该学习和发扬苦干实干”的作风,应该到祖国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最尖锐的西北地区,特别的新疆的南疆地区,深入基层了解极端干旱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与农田水利密切相关的生产和科学问题,了解种植户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问题和生产问题,将科研中的基础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解决这些问题,为当地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把自己创新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让自己的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为祖国的农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