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学习知青岁月获奖文章

沿着领袖的青春岁月寻觅成长之路

文章来源: | 作者:水稻所 陈乾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8-01-17 | 【 字体:    

缓缓翻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向我们展示的是领袖的青春岁月,一部领袖的青春修炼手册,书中那29名与总书记一起上山下乡的有志青年,同总书记一起摸爬滚打的淳朴村民,与总书记相知相交的各界人士,向我们婉婉道来那些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总书记从懵懂少年到凤凰涅槃的七年,为我们青年如何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做出了榜样,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一名农业科研管理人员感悟颇深。

总书记在陕北的这七年,是一个青葱少年的历练史,告诉我们懂得经受苦难,学会磨练心智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大的精神财富。总书记当时是一个生活在北京首都这样的大城市里不谙世事的青年,在党的号召下突然间来到陌生、偏远的陕北农村梁家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身份的巨大转变并没有使得年仅15岁的他退缩、消沉、堕落,而是从“负起点”开始,通过平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一步一步地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最终融入在这片他深爱着的黄土地,磨炼出了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锤炼出了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我们当代青年的已经没有当年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练,但是在我们人生的成长道路上,依旧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青年不能怨天尤人、不能自暴自弃,必须像总书记那样不惧艰难、迎难而上,让勤劳努力不断在人生事业道路上开辟新的天地,让洒满汗水的青春年华在拼搏奋进中焕发炫目光彩。

总书记在陕北的这七年,是一个有志青年的成长史,告诉我们读书与思考是我们终身的必修课。总书记酷爱读书,就算到梁家河插队时也不忘带上他的书,别人的箱子里装的是衣服、被褥,他的那两个沉甸甸的箱子里装的全都是书。他几乎视读书如吃饭、饮水一样必不可少,在田间地头干活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乡亲们都说他读书有书瘾”。这种爱读书、善读书的好学精神始终贯穿了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从黄土高坡上梁家河的土窑洞,到皇城脚下大学里窗明几净的课堂,不变的这种是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年所要学习的根本。如今,我们青年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化带来阅读习惯的改变使我们渐渐习惯了蜻蜓点水般快餐式读书节奏,缺少的正是总书记当年那种求真知、爱思考、善读书,因此我们青年应沉下心来,摒弃浮躁之气,潜心读书、静心思考,一步一个脚印为今后的成长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书记在陕北的这七年,是一个基层干部的奋斗史,告诉我们一心装着群众、脚踏实地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同乡亲们一起住土窑洞、一起吃窝窝头、一起上山劳动,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带领乡亲们修梯田、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办铁业社、缝纫社、磨坊,办代销点方便群众解放农村劳动力。总书记在陕北插队的七年,是扎根农村最基层苦干实干的七年,是梁家河落后面貌大变样的七年,是,他的汗水渗入了陕北黄土地的每一寸土地。心里想着群众,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后来总书记被推荐上大学深造,爱戴他的全体村民自发地为他“千里送行”,体现出了与群众水乳交融、难以割舍的鱼水之情。总书记用七年的躬身实践为我们新时期的年轻干部树立了一杆看齐的标杆,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一心为民、勤勉务实、敢于担当,办实事解民忧,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

重温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就是要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农业管理干部不能坐享其成虚度青春,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以经历七年知青岁月的总书记为榜样校正人生坐标原点,循着总书记汗洒黄土地所开拓的正确道路,领风起帆、踏浪而行,不断发扬革命传统,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在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